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如何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正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讨论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要回归到家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李雪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个人处理人际关系的风格是从母婴关系开始确立的。从一个人在婴儿时期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就可以看出他人际关系的基础。

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离不开家庭的影响

依恋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因斯沃斯提出的。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爱因斯沃斯设计了“陌生情境实验(也叫依恋关系实验)”,让婴儿和母亲待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房间里有一个陌生人,还有很多玩具可以让孩子玩。实验过程中,母亲会离开房间,从母亲离开后和回来后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孩子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爱因斯沃斯从婴儿和母亲的研究中界定了亲子关系的3种基本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爱因斯沃斯认为,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并建立人际关系时,这些特点仍会显露出来。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会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母亲在房间里时,孩子会开心地玩耍,主动探究周围的世界,遇到困难时会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当母亲离开房间时,孩子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可能会紧张,也可能会哭,但是很容易被陌生人安抚;当母亲返回房间时,孩子会主动寻求母亲的安慰,并且能通过母亲的安抚很快平静下来,然后继续开心地玩耍,探究周围的环境。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在母亲还没有离开房间的时候就开始焦虑,会一直担心母亲离开,因而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地玩耍,也不能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当母亲离开后,孩子会更加不安,会哭闹,陌生人很难安抚;当母亲回来时,孩子的行为又表现得很矛盾,一方面会跑到母亲面前想要亲近母亲,另一方面又对母亲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或者哭闹加重,或者尖叫、踢打,拒绝母亲的安抚。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与母亲没有很好的依恋关系,当母亲在房间里时,孩子遇到困难不会向母亲寻求帮助,而且经常会有愤怒的情绪;母亲离开房间时,孩子也不会哭泣,对陌生人的反应是不在意;母亲返回房间时,孩子不会高兴,甚至还会逃避母亲。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在人际交往中也能够快乐和自信地去和朋友们相处;焦虑—矛盾型孩子的母亲往往不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情感需求,这样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也很难拥有自信,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回避型依恋的孩子跟母亲之间没有建立很好的依恋关系,长大后也很难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性关系。

李雪解释说,依恋关系是人际发展的雏形,依恋关系在一个人三岁之前就已经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后不可改变。如果孩子在三岁前没能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仍然可以努力改变,与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母亲具有哪些特点呢?李雪总结说,她们普遍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的情感需求,她们关心的不只是孩子的喂养问题,而是会及时地发现和回应孩子的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比如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及时地安慰,在孩子提出问题或者跟自己有互动的时候及时地回应,在孩子跟自己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孩子,给予孩子全部的关注。”李雪经常会看到一些母亲在给孩子喂奶的时候,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手机,“妈妈的眼睛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手机上,虽然满足了孩子的喂养需求,但是这样的养育方式并不能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

此外,母亲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应该能够时时刻刻都感觉到快乐。当一个母亲开始觉得和孩子在一起互动很压抑,很不快乐,甚至觉得养育孩子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孩子是自己的拖累和包袱时,就一定要想哪里出了问题,并且及时调整,否则这种状态会极大地影响亲子关系,并且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安全感是孩子未来拥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只有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孩子,将来才有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庭关系是儿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基石

人际关系从母婴关系开始建立,那么人际交往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孩子又是如何学习人际交往的?李雪认为,家庭关系是人际互动的基础。父母之间的交往模式,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范式和榜样。父母之间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孩子与他人交互作用的基础。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良好的双边互动,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李雪说,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父母要在平等互动的基础上去引领孩子;随着孩子成长,父母会慢慢被孩子超越,当孩子成年后,要引领父母。父母不应该一直想要处在引领地位,而是要遵从自然发展规律,让孩子逐渐走到自己前面。父母与子女之间最健康的关系,应该是父母学会放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让孩子安全、独立地离自己越来越远,而不是对孩子控制得越来越紧。

李雪认为,父母的养育方式会对孩子人生中的很多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包括孩子的人际交往、自尊感的建立、学业和职业的成就等。李雪介绍说,父母的养育方式大概分为专断型、纵容型、未参与型和权威型4种,在很多情况下,几种类型是相互交织交替出现的。

最常见的是专断型的父母,他们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大多是要求和命令,并且不会明确地跟孩子解释原因,他们经常会说“你必须这样做,不这样不行”“没有什么为什么”“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专断型的家长并不只对孩子专断,他们对伴侣也会采用专断式的交流方式,因为他们的沟通风格就是如此——很少互动,很少协商,缺乏弹性。当孩子习惯于这样的沟通方式时,他在与别人交往时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要么专断地对待别人,要么被别人专断地对待。

与专断型相对应的是纵容型的父母,他们对孩子非常溺爱和迁就,没有要求和管束,孩子的自由度很高。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不能从父母身上学习到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表现得霸道,喜欢指挥别人,甚至可能采取极端方式去控制别人,或者出现冲动攻击行为等,因此在人群中很容易被边缘化。

未参与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李雪看到,“手机带娃”是现代社会很普遍的现象,在很多家庭里,经常是爸爸拿一个手机,妈妈拿一个手机,孩子拿一个Pad,全家人就这样甜蜜地度过了“幸福平静的亲子时光”。李雪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确是“带娃神器”,但也会影响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无论是专断型、纵容型还是未参与型的父母,他们都忽视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做权威型的父母。”李雪说。

李雪表示,权威型父母不同于强制型父母,他们与安全依恋关系的父母是一致的,他们对孩子有合理的要求,比如行为规范、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要求,他们也会灵活地指导孩子的活动。当他们认为有必要对孩子建立规则和规范时,会温柔而坚定地提出要求,并且也会提前对孩子解释他们这样做的理由。他们会鼓励孩子同他们交换意见,尊重孩子的兴趣、意见及独特的人格。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孩子的情绪,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这样的父母普遍有比较稳定的情绪,有比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比较好的沟通技巧。

李雪总结说,专断型父母培养出的孩子相对更加顺从;纵容型和未参与型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往往会有比较低的自我控制力,学业成就不佳,并且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冲动攻击等情况;权威型父母在生活中则更能够做出基于孩子社交沟通技巧的积极示范,同时能够在与孩子不断平等互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技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孩子家庭人际关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西藏新闻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陪伴孩子写作业,正逐渐成为很多家长在每日工作之余的额外负担。“心梗、高血压、被气哭……”社交媒体上,各类家长辅导作业的“崩溃现场”屡见不鲜。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一番有关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观点就引发网友热议[全文]
    2024-03-21 02:14
  • 今年全国两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全国政协专门召开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教育界别协商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协商会上表示,教育部将秉持科学的态度抓住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矛盾,与委员们共同破解[全文]
    2024-03-19 02:14
  • 武汉晚报讯(记者毛茵 通讯员吴萍 宋安娜)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滥用,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带来严重伤害。一女子自行连吃10天抗生素,结果腹痛腹泻进了医院,得的病叫“伪膜性肠炎”。23岁的小徐10天前因支原体感染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全文]
    2023-12-29 02:00
  • “妈妈,他们打我。”北京一位家长接到“绑匪”电话,称在国外留学的孩子被绑架,索要50万赎金,电话里还传来了孩子的呼救声。家长悄悄报警,警方第一时间介入,成功化解了一起专门针对留学生的“虚拟绑架类”诈骗。近日,朝阳警方接到市民王先生报警,称在[全文]
    2023-11-07 02:15
  • 本报讯(记者李祺瑶)期末到来,北京各小学低年级学生陆续参加“乐考”。告别了纸笔答题,学生们在“玩”中了解国家事身边事,展示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二年级的教室里,立起了一块电视机造型的背景板,学生们挨个儿“走进荧屏[全文]
    2023-07-06 02:08
  • 当地时间4月28日,欧洲疾控中心发表声明,在英国于4月5日首次报告健康儿童中病因不明的严重急性肝炎病例有所增加之后,截至4月20日,英国已发现111例10岁及以下病例。截至4月27日,欧盟/欧洲经济区有12个国家报告了约55例疑似病例和确诊[全文]
    2022-05-03 12:06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西藏新闻报 xz.shenz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